會長新年談|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承壓而上,乘勢而躍,“新質”征途再啟 |
本刊記者-陶紅
![]() 歲末年初,是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重要時刻。為了總結過去一年行業發展情況,展望新一年的發展方向,《紡織服裝周刊》特開設“會長新年談”欄目。通過深入對話各專業協會會長,展現行業發展亮點、發展成果、面臨的挑戰,探討未來形勢的走向。本期接受采訪的是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
2024年,中國棉紡織行業在復雜嚴峻的環境中奮勇前行,在產業升級中謀求突破,在深化轉型中實現發展。時針指向2025年,中國棉紡織行業步入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關鍵時期。
“2025年,棉紡織行業仍可能面臨國際環境嚴峻復雜,貿易保護主義、產業安全等問題??傮w上看,外部環境變化不利影響加深,內部新舊動能轉換經受陣痛,棉紡織行業在原料保障端、生產經營端、市場消費端和發展環境端都面臨較大較多現實困難與挑戰,亟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加快實現轉型升級?!闭劶爸袊藜徔椥袠I面臨的挑戰,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表示。
與此同時,新的機遇也在悄然孕育。中國棉紡織行業迎來了宏觀政策利好與新興增長動能雙重疊加的新發展形勢。
![]() 回眸2024
在挑戰中鍛造產業韌性
時間回到2024年,國際環境嚴峻復雜,貿易保護主義、產業安全等問題持續影響企業經營,受原料供應端沖擊和終端有效需求不足雙向擠壓,在整個紡織產業鏈體系中,棉紡織行業恢復力度偏弱。
“2024年以來,棉紡織業繼‘金三銀四’未達預期之后,‘金九銀十’旺季周期幾乎落空,行業淡旺季周期性減弱,旺季不旺、淡季持續局面長時間維持,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和虧損面兩項關鍵比率指標均達到近十余年來最低迷水平,行業承受壓力極其明顯?!倍卤硎?,面對重重壓力,中國棉紡織行業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建設棉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目標,迎難而上、積極作為,沉著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努力實現行業經濟運行平穩發展。
當然,一些積極因素也在累積。董奎勇表示,從行業經濟運行數據來看,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作用下,多項經濟數據出現邊際改善和指標修復。
國家統計局1—11月份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棉紡織主要經濟指標承壓明顯,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制造業和紡織行業相比,棉紡織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營收利潤率、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資產負債率、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等主要指標有不同程度的落后,僅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和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等指標稍好。
2024年1—11月份,規上棉紡織營業收入微增0.7%,利潤總額大幅度下降,降幅達到17.9%,拖累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走低,僅為1.92%,從年內趨勢看,在“兩新”“兩重”等宏觀經濟政策支持下,虧損面和利潤率等主要指標全年呈持續修復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棉紡織產業鏈兩大主要環節,棉紡紗業和棉織造業經濟運行走勢有所分化。2024年1—11月份,規上棉紡紗業累計營收和利潤雙降,利潤總額降幅達到29.0%,拖累營收利潤率僅為1.37%。與棉紡紗業相比,規上棉織造業主要經濟指標較好,營收累計同比增長4.8%,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1%,降幅更低,營收利潤率為2.90%,雖不及2023年同期3.33%,但較棉紡紗業仍高出1.53個百分點。
放眼全球,中國棉紡織行業在國際舞臺上也展現出了獨特的競爭實力與發展韌性。2024年,中國棉紡織行業頂住了全球消費需求亮點不足的壓力,憑借完整的產業鏈、高效的供應鏈體系以及龐大的內需市場,較好地支撐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實現穩步增長。
從行業直接出口來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11月份,我國棉紡紗和棉織造出口交貨值同比分別增長14.6%和0.81%,棉紡織業出口交貨值數據雖不及海關公布的紡織品出口增速,但持續的恢復趨勢仍是行業平穩運行的重要支撐。
董奎勇表示,2024年,我國純棉紗和進口紗呈現出較明顯的競爭格局,我國純棉紗呈現出大量凈進口的局面,其中,越南、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印度等東南亞及周邊國家成為主要的進口來源地,尤其是越南,其純棉紗進口量占比高達48.9%。與此同時,我國純棉坯布市場表現穩健,實現了對東南亞等國家的凈出口。
此外,受“涉疆問題”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棉制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金額連續下滑,占紡織品服裝整體出口的比重也持續下降,對美出口棉制紡織品服裝的比重和市場份額同樣呈現下滑趨勢。但值得關注的是,棉制紡織品服裝對美出口同比增長9.7%,占到對全部棉制紡織品服裝的比重也企穩回升。
在壓力下領航質量進階
面對國內外環境的風云變幻,中國棉紡織行業并未止步不前,而是積極順應國內外形勢變化,主動調整發展戰略,從以往的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董奎勇表示,主要體現在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轉變,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轉變。這也是2024年中國棉紡織行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在此過程中,中國棉紡織行業展現出了強大的創新力與生命力,在設備升級、區域布局優化與產品結構調整方面取得了顯著發展成果。
一是設備高速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速。2024年棉紡織行業生產設備整體水平持續提升。其中細紗生產的高速化是年度發展亮點,高速化生產線從個別企業的嘗試,基本上變成為新上企業的標配,2024年新投產的環錠紡生產線多數是以細紗生產高速化為目標。高速化、智能化、綠色化生產線在生產效率、生產成本等多方面占有優勢,競爭力顯著增強。此外,噴氣渦流紡、高速織機等高速高效設備也保持較高的增長。在智能化方面,紡紗、織造智能化系統更加趨于成熟,細紗自動接頭機器人、自動驗布系統、棉紡織區域物流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的研發在快速推進,并取得良好成果。在綠色化方面,整體設備的綠色節能早已是棉紡織企業設備選型的基本要求,2024年以江蘇大生為代表的行業優秀企業開始了棉紡織“零碳工廠”探索。
二是區域布局從中東部地區向西部轉移。由于中東部地區各種要素成本不斷提升,我國棉紡織產業布局逐步向西部地區轉移。新疆憑借其原料優勢、能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產業政策的支持,“十四五”以來棉紡織產能增長明顯,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調研,截至2024年底新疆紡紗產能已經超過2700萬錠,占全國產能比重約為25%,比2020年提升6個百分點。從全國范圍看,新疆對紡織服裝發展的支持政策力度大,在政策支持下,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迅速增長,就業人數顯著增加,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結構調整持續優化,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條。
三是產品結構從常規化向差別化轉變。目前,我國棉紡織多纖維復合混紡和新結構紡紗、織造加工技術更多采用,風格各異的差異化紗、布新品種持續增加。紗線產品方面,紡紗企業針對不同纖維的特性,通過純紡、混紡及不同結構紡紗等方式實現紗線功能及風格的差異化,開發出大量的新型紗線,差別化紗線產量持續增加,紡紗技術和紡紗方式規模不斷擴大,環保概念紗線體現的可再生、可循環利用得到重視。面料產品方面,多組分、功能性纖維的應用賦予了家紡面料全新的觸感和健康特性,服裝面料開發進一步聚焦彈力性能及綠色可持續的理念,有效滿足了終端家紡、服裝的要求。
放眼2025
在逆境中尋求行業突破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謀劃之年。棉紡織行業置身于全球復雜局勢的洪流之中,貿易保護主義、產業安全等問題使得行業前景蒙上一層不確定性。在國家各項宏觀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行業需在逆境中尋求突破,于挑戰中鑄就韌性。
談及行業面臨的挑戰,董奎勇指出,一是外部環境變化不利影響加深,尤其是美國關稅的有可能上調將對我國經濟造成影響,特別是我國棉紡織終端產品對美國出口占有較大比重,受直接沖擊影響可能較大;二是新舊動能轉換陣痛,當前我國棉紡織行業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的關鍵期,傳統生產經營模式與新型生產經營模式、新疆產業發展與內地產業發展、國內產業發展與海外產業布局、極致單品生產與市場快速反應等幾組有代表性的關系,仍有待于深入探究,并明確、優化,行業發展信心和預期尚未明顯改善,新的增長動力機制尚不健全,舊動能乏力而新動能尚未充分形成競爭優勢,全要素生產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2025年新舊動能轉換給行業帶來的陣痛或將持續。
董奎勇指出,2025年,行業面臨的具體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在原料保障端,棉花受國內外價格聯動、金融屬性、天氣因素、政策因素、配額管理、市場情緒、貿易風險等各種因素交織影響。棉花原料和產品庫存在占用資金的同時,經常在價格上也對企業運行形成壓力,企業應善于運營金融工具的。
在生產經營端,在要素成本方面,隨著用工、用能、用地等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環保政策日趨嚴格,企業綜合成本逐漸上升,低成本國家帶來中長期競爭壓力,如果進行大范圍大規模的產業轉移,則增加產業“空心化”風險。在技術創新與生產制造方面,部分核心技術和設備依然受制于人;在市場應對方面,對多數棉紡織企業在技術、質量、標準上存在一定壁壘,融入“雙循環”存在堵點。
在市場消費端,終端有效需求不足,對外依存度高,國際市場復蘇總體仍然乏力,行業出口壓力仍然存在。我國當前內需總體處于修復擴大趨勢之中,但部分宏觀經濟指標顯示與棉紡織相關的終端有效消費需求仍然不足,棉紡織回升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
在發展環境端,從內部來看,產業關注度降低,專項支持政策偏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信心,也導致從業人員年齡偏大、平均學歷偏低,創新投入增長緩慢,轉型升級動力不足等問題。從外部看,“涉疆問題”持續影響,產業鏈安全存在隱患。
于棉紡織行業而言,新的機遇正于挑戰中悄然顯現。
董奎勇表示,一是宏觀政策環境發展機遇。2025年,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九大重點任務之首,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將有利于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有利于棉紡織行業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二是新興增長動能接續轉換機遇。棉紡織業正處于傳統增長動能和新興增長動能接續轉換加速演進的時期,應把握住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以及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產業“數實融合”的機遇,把握住科技革命賦予產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機遇,把握住綠色發展成為國際共識、國家戰略的機遇。
在變局中擘畫前行路徑
2025年,中國棉紡織行業邁入了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歷史交匯期。
董奎勇指出,在此階段,中國棉紡織行業仍將把建設行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戰略目標。為確保這一宏偉藍圖的實現,行業將精心規劃并堅定不移地沿著多元化、前瞻性的發展路徑穩步前行。主要路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提升產業發展的系統協調性;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與產業鏈現代化;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增強行業與產品的時尚屬性;提升行業綠色發展水平;并建設強大人力資源,建設一支穩定強大的產業工人隊伍。
步入2025年,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繼續秉持前瞻視野與戰略思維,精心構筑了一整套旨在推動行業深度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及活動藍圖,聚焦行業研究、科技創新、時尚發展、綠色制造、人才建設及原料保障等多個維度,以期積極應對行業挑戰,洞察布局未來發展路徑。
在行業研究方面,提升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全面性、邏輯性,加強運行分析的深入性、前瞻性和參考價值,為行業經營決策及時提供信息,同時做好調研工作,持續開展對行業運行的研判工作,做好各細分領域的研究。
在科技創新方面,從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兩方面開展相應基礎研究和行業摸底工作。追蹤智能化、數字化、人工智能在行業應用最新動向與發展趨勢,依托分支機構等平臺,有序開展各項技術交流活動,繼續開展行業標準化工作,從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入手建設完善的行業標準體系。
在時尚發展方面,扎實推進與紗線展覽、流行趨勢研究發布、品牌推廣、產業鏈對接等有關的主要工作,向社會展示中國棉紡織行業時尚化、高水平的產業形象,增強行業文化自信等。
在綠色制造方面,繼續廣泛、精準、高質量地引導更多棉紡織企業開展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的培育和輔導工作,助力更多棉紡織企業躋身市級、省級、國家級綠色工廠;推進綠色標準建設,引導行業綠色制造體系快速發展,開展綠色制造技術征集和推廣活動,推動優勢技術更快、更好落地。
在人才建設方面,做好第九期全國紡織復合人才培養工程高級培訓班的招生和培訓組織工作,擴寬課程的深度與廣度,加強與往屆高訓班學員的溝通聯絡和實地走訪;加強優秀人才和工匠精神的宣貫與推廣,按上級要求做好人才推薦工作;開展線上、線下多樣化技能人才培訓和服務工作,不斷深化技能人才工作。
在原料保障方面,做好宣傳和引導,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推動棉花體制改革、進口配額改革、目標價格改革及儲備棉輪換等工作,關注棉花產業安全等問題,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維護行業利益,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行業訴求,以原料產業鏈分會工作為抓手,服務企業原料保障,保障企業用棉需求。同時,積極開展原料產業鏈上下游信息交流、資源對接和調研活動,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交流與合作,拓寬服務領域,幫助引導企業提升期貨等金融工具的運用能力等。
經緯交織,棉韻悠長。新的征程已開啟,中國棉紡織行業將以堅韌之姿,緊跟時代步伐,于百業競榮中踏浪前行,拓寬成長天地。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