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如何發揮行業公共平臺的獨特作用 |
本刊記者-徐長杰/文 張彥山/攝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主任伏廣偉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國家紡織面料館和中國流行面料吊牌的最終目的都是提升中國面料的國際競爭力,如果說吊牌是中國面料亮麗的標簽,那么國家紡織面料館就是中國優質面料制造企業聯盟的大本營,檢測中心是它的護衛艦。用更形象的比喻來說,就是中國流行面料吊牌揚起了一面國產精品的旗幟,面料館開出了一艘承載著幾百家中國優秀紡織面料企業的航母編隊,在檢測中心的護衛下,向全球廣闊的高端市場進發。 中紡聯檢:“十二五”期間業務量實現高速增長 TAweekly:中國紡織產業的強國夢,最根本是要走質量為本、創新引領之路,而檢測是質量和創新的基礎手段,您如何評價過去一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以下簡稱中紡聯檢)的工作? 伏廣偉:2015年,中紡聯檢在行業形勢并不太樂觀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長,的確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 去年,中紡聯檢基于對行業的認識和把握,把2015確定為“質量健康年”,從檢測中心質量和健康透視整個行業的質量和健康狀況。作為檢測服務機構,在新的產業形勢下有責任提升產業的質量和健康,幫助產業渡過難關,引導行業走向健康可持續。 當然,我們這里所關注的質量并不僅僅局限于服務產品的質量,還包括公司上下協作、創新和業務發展的質量,以及服務對象感受到的質量。將生活和工作質量相結合無疑是提升業務質量的根本手段,因此,在“質量健康年”期間,中紡聯檢還組織了“幸福笑臉”接力活動、“健步行”接力活動,用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促進檢測業務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在過去一年中,中紡聯檢服務投訴率同比2014年下降了50%,中紡聯檢對外形象和服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質量健康年”成效明顯。 TAweekly:中紡聯檢以遍布全國的網絡著稱,短短十幾年成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最大檢測機構之一,一定有許多發展經驗。在“十二五”期間,中紡聯檢是如何發揮行業監管作用的?重點做了哪些工作? 伏廣偉:在過去五年,中紡聯檢累計向行業出具檢測報告近70萬份,并初步形成了中紡聯檢的核心競爭力——立足產業,代表產業,以提升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質量為己任,面向兩個市場,向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以公正和先進技術贏得客戶的尊重和認可。 “十二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推薦了中紡聯檢為“國家功能及生態紡織品服裝監督檢測中心”,2014年獲得淘寶網“金牌淘拍檔”稱號等榮譽。 談到中紡聯檢的具體工作,我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們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扎根于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在紡織產業集群建立網絡化的公共服務平臺是提升中國紡織產業集群競爭力,加快轉型升級和協同創新的有效手段。“十二五”期間,我們在11個紡織產業集群地建立了公共服務平臺,其中佛山和蘇州兩家2009年獲得工信部頒發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稱號;有6家是省級五星級服務平臺;2家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牌的公共服務平臺。這些平臺在“十二五”期間為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為推動地方產業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充分發揮行業優勢,解決行業共性質量與標準問題。在“十二五”期間,中紡聯檢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0多項,涵蓋了紡織服裝的各個領域和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的研究。協助國家工商部門對全國主要市場和流通領域的紡織服裝質量進行跟蹤分析、研究、質量抽查等,為行業和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質量分析報告和基礎數據。 同時,中紡聯檢還為100多家服裝品牌建立了企業的內部實驗室,在“十二五”期間,有近1300多人參加了中紡聯檢舉辦的各種培訓,1600人參加了中紡聯檢舉辦的全國紡織標準與質量論壇。 第三,參與國家紡織面料館建設。推廣面料產品信息化,構建質量溯源系統,參與國家紡織面料館編碼的編制,與國家紡織面料館聯合舉辦對接活動,為供應鏈融合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國家紡織面料館2016定位“精準對接” TAweekly:國家紡織面料館萌芽于“十一五”,成長在“十二五”,如今又有了哪些新的變化,未來之路又將如何走? 伏廣偉:國家紡織面料館在2015經歷了快速發展的一年,為中國紡織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僅去年一年,國家紡織面料館就新吸納了近200家會員企業。 為了讓會員企業享受到國家紡織面料館的優質資源和服務給他們帶來的福利,2015年,我們先后帶領會員走訪了溫州、大連、深圳、虎門、常熟、廣州等代表性產業集群和服裝品牌聚集地,與近300家服裝企業進行了面對面對接,開啟了會員企業與品牌設計師協同創新的新篇章。為建立高效聯盟式供應鏈打下重要基礎,為創建新型供應鏈模式創造良好條件。 一直以來,紡織服裝供應鏈都是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摸索前行,國家紡織面料館就是將上下游供應商集中在一個公共平臺上,縮短了供應鏈。在過去,沒有互聯網和信息化手段,這樣的理念是很難實現的。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國家紡織面料館已成為上下游精準合作的有效載體和平臺。 去年,國家紡織面料館推出了中紡通和面料速配系統,局部貫通了從面料到服裝模擬和虛擬設計功能,為推動中國紡織面料新產品更快、更直接進入時尚端發揮作用。 去年9月份,國家紡織面料館還組織國內20家面料企業到時尚之都巴黎、米蘭與當地時尚界對接、探討、交流與合作,為我國面料企業更好地進行產品研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今年,國家紡織面料館定位為“精確對接年”,在開展對接活動時將更加細分產品,與更細分領域的服裝品牌聯姻,成功率更高,對面料產品開發的影響更加深遠。而且在互聯網時代,國家紡織面料館要搭建的是一個面料質量、誠信、原創設計平臺,代表中國紡織最高水平,為高端服裝品牌增色添彩。 中國流行面料吊牌,專注價值傳導 TAweekly:中國流行面料吊牌在過去10年的發展基礎上,“十二五”期間又呈現出哪些特點?今后又將如何打造這一面料“貴族”標識? 伏廣偉:越來越多具有代表性的服裝品牌開始采用中國流行面料吊牌,吊牌已成為整個供應鏈環節中體現面料價值的靚麗的“身份證”。2015年,我們發行了上百萬枚吊牌,如今,中國流行面料吊牌的累積發行量已達1200余萬枚,我想這才剛剛開始。 眾所周知,過去面料到服裝一直是一種B2B模式,對于面料企業來說,創造出的面料產品價值多半未能被消費者真正了解和認知,這是產業發展之殤,這是與國際先鋒時尚存在較大差距的根本所在。比如在意大利,頂級羊絨大衣一定要采用LORO PIANA 公司生產的羊絨面料。由此看出,面料本身的價值對于服裝價值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和貢獻。 中國流行面料吊牌就是將面料這一端看不見的技術和價值以及對時尚的理解傳遞給服裝的消費者,獲得認同,顯然,這樣做有利于紡織產業鏈上游企業,更加認同上游對質量和創新的貢獻。 中國流行面料吊牌工作今后將結合新時期行業發展的新趨勢,以及市場消費需求的新變化全面提速:積極推動各類功能性紡織服裝吊牌的申請,擴大吊牌示范單位數量,加大對吊牌示范單位的推廣和宣傳力度,聯合上下游推進聯合吊牌的市場認同,增強終端消費者對吊牌價值的認知和選擇。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