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路|高質量發展的吉藁案例 |
謝立仁/文
河北石家莊市有一個區叫藁城區,查詢字典,藁(gao)專指地名,八十年代中期,遠離千里之遙的國有企業吉林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的主帥,為解決原料短缺難題,把希冀的目光投向這里,建設河北省藁城市棉漿廠,這個人便是后來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命名為優秀黨員領導干部的付萬才,斗轉星移,走過38年風雨歷程,產業轉移的企業怎么樣?立冬時節,記者走進石家莊,來到三次更名如今的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
![]() 吉藁化纖董事長魏全東
2024年冬季比往年同期來的更晚一些,燕趙大地陽光明媚,記者曾因工作關系多次光顧這里,這里的空氣中會感受到歲月留下的痕跡,做為企業發展見證人佇立偌大的廠區,腦海不由自主浮現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的一段段難忘故事。已由最初生產棉漿粕單一產品,發展成為擁有河北艾科瑞纖維有限公司、河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深圳天竹生態服飾有限公司三家控股子公司和湖南吉湘一家參股公司,河北吉藁商貿有限公司、四川竹麗爾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集天竹纖維、腈綸纖維、碳纖維復合制品生產,色紡紗線加工、毛條加工、終端服飾推廣、熱電聯產及居民供暖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也是唯一代表中國原創纖維參加法國PV展會的紡織原料企業。天竹纖維、腈綸纖維、竹麗爾彩色紗線、毛條、預氧化纖維、碳纖維織物、碳纖維預浸料、碳纖維預制體等八大類30多個品種。腈綸纖維年產能7萬噸,占全國產能的12%;其中再生腈綸為公司專利產品,已獲得兩項專利,屬全球首創。竹麗爾紗線年產能7000噸;天竹纖維年產能8萬噸;碳纖維復材制品年綜合產能6800噸,涵蓋了1K-50K系列產品,實現了預浸、編織、纏繞、C/C預制體及下游復材制品多個應用領域的全面覆蓋。2005年公司創建天竹聯盟,截至目前天竹聯盟擁有會員245家,開發示范基地44處,緊密合作伙伴468家,檢測中心5個,會員單位涵蓋從原料到終端品牌的全部產業鏈,為竹纖維的推廣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竹纖維市場占有率達到90%以上,廣泛應用到梭織、針織、無紡布等多個領域。公司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深化產銷融合,推進“四型創新”,與國內外多家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公司擁有一所省級研發中心,自主知識產權專利31項。公司始終秉持的是追求質量第一,共同發展的企業宗旨,踐行綠色紡織、綠色智造發展理念,釋放裝置的最大效能;突出價值導向優化要素配置,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多高端化、多元化的可持續紡織原料。
![]() 傳??與突破
他交了滿意的答卷
見到日理萬機的董事長魏全東,他滿臉的運籌帷幄表情,對自己從事的事業信心十足,娓娓道來的是對碳纖維發展前景的深刻理解,他說
京津冀地區擁有一些碳纖維產業的龍頭企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聚集。這些企業在碳纖維的研制、生產以及復合材料的應用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和經驗,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也吸引了上下游企業的聚集,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 他提到發展新質生產力時,介紹京津冀地區區位交通優勢,這里交通網絡發達,擁有眾多的機場、港口、鐵路和高速公路,便于原材料的采購、產品的運輸以及人員的交流。這對于碳纖維產業這種對原材料和產品運輸要求較高的產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優勢,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產業的運營效率。而靠近市場則是京津冀地區發展碳纖維的重要基礎,這里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人口密集,市場需求大。同時,該地區也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對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車制造、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應用需求旺盛,為碳纖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人才市場與東北也有很大差距,魏全東說, 高校與科研機構眾多,北京擁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如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程等領域具有強大的科研實力和人才培養能力。這些高校和科研機構可以為碳纖維產業提供技術支持、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支持,有助于推動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產學研合作基礎好:京津冀地區的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較為緊密,形成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機制。企業可以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技術研發、項目合作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的發展。
![]() 魏全東說,國家政策也是重要抓手,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的重大戰略,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碳纖維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方向,也可以享受到相關的政策支持,有助于產業的快速發展。
地方政策推動:京津冀地區的地方政府也積極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碳纖維產業發展的政策,如產業扶持政策、人才引進政策、科技創新政策等,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京津冀地區有眾多的航空航天企業和科研機構,對高性能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飛行器制造、衛星制造等方面的需求較大。碳纖維的輕質高強特性可以滿足航空航天領域對材料的嚴格要求,為碳纖維產業提供了重要的應用領域。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背景下,京津冀地區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如風電、光伏發電、氫能等。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例如風電葉片、光伏支架等,這為碳纖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耳聞魏全東胸有成竹的侃侃而談,讓記者士隔三日刮目相看,他僅僅到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任職四個多年頭,如此深知灼見,令人折服。他話鋒一轉說,是吉林化纖集團的重視支持,董事長宋德武為籌建預氧絲項目,不辭勞苦,連續往返河北吉林三趟。吉林化纖集團乃是世界碳纖維行業里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在董事長宋德武等一眾領導的引領下,碳纖維領域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記者曾在吉林化纖集團工作多年,對于這個國營企業的擔當與使命深有體會,也始終見證著公司的成長歷程。
![]() 公司在布局碳纖維下游產品的開發生產時,選定了河北藁城。此地區的溫度環境十分適宜碳纖維的生產加工,若紡紗時溫濕數值超過 50,成型效果便不佳,而石家莊地區常年平均濕度為 47。
搶抓機遇
在轉型中升級
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在少帥魏全東的領導下不負眾望。他緊緊圍繞集團公司的長期發展規劃,嚴格按照“升級竹纖,調整腈綸、優化紡紗、拓展輔材”的總體要求,深度挖掘各類要素,全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轉變公關思路,致力于產品提質放量。借助集團在碳纖維產業方面的顯著優勢,進一步擴大產業布局,充分釋放輔材產能,精心策劃項目建設。他們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記者參觀了于 2023 年 11 月 25 日建成投產、填補國內空白的碳纖維材料制品預氧絲車間。這里擁有一條年產 1300 噸高品質預氧化纖維的生產線。車間內部寬敞明亮,工作人員緊張而有序地穿梭于各自崗位,聚精會神地開展工作。臨近中午吃午飯時分,陪同的田中校處長告知記者,這里 24 小時歇人不歇機,產品訂單供不應求,且大多數訂單來自國外。據悉,該生產線乃是國內首條專業化生產預氧化纖的生產線,經過他們不懈的努力,產品質量已然達到了日本、美國、德國的水平。
![]() 預氧絲主要適用于光伏熱場的保溫隔熱氈、汽車阻燃隔熱、電磁板、阻燃紗線面料、儲能電池、電機材料,以及芳綸混紡仿型防火材料、耐高溫增強型過濾材料、高溫特種盤根及摩擦材料、工業高溫管道的保溫管道等等。聽罷這一系列介紹,記者不禁為吉林化纖集團如此爭氣而點贊,為吉槀化纖的出色表現感到由衷的驕傲。在魏全東的引領之下,可謂是喜事不斷。據記者了解,僅在中秋假期期間,便有諸多重要進展。先是在10月10日,河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與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舉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約儀式。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其前身為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屬于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并且是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兩彈一星”功勛、著名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以及“共和國勛章”的孫家棟院士,乃是該校的名譽校長。當日,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副校長王曉光、材料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楊伯成等校領導前往河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就雙方開展產學研合作相關事宜展開參觀與洽談。
在河北碳谷公司的會議室里,公司總經理褚振清率先介紹了公司在復材制品產業發展方面的戰略目標、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在產業鏈中具備的競爭優勢。隨后,公司董事長魏全東指出,河北碳谷公司借助地域優勢、技術優勢,同時依托吉林化纖集團的原料優勢,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與生產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隨著公司碳纖維板塊發展規劃的逐步拓展,當下迫切需要更多專業技術型人才。雙方開展產學研合作,能夠有力推動雙方實現資源共享以及優勢互補,進而共同促進碳纖維復材制品產業的發展,為國家碳纖維產業的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在聽取了河北碳谷公司的介紹后,作為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一直都在積極尋覓與企業開展深層次合作的契機。該校熱切期望能與河北碳谷公司攜手探索出一條將學生培養、理論研究同企業實踐緊密結合的有效途徑,從而培育出更多既掌握理論知識又具備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為行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最終,雙方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而在10月24日,以“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為主題的數字經濟盛會——2024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在石家莊(正定)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在此次展會中,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備受矚目。河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全東還向馬市長詳盡介紹了碳纖維制品在軍工、民用工業、體育器械等諸多領域的廣泛應用情況。他表示,公司會持續推動碳纖維復材制品產業的發展,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為國家碳纖維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持續發展
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回想吉林化纖廠集團在這長達40年的產業轉移歷程當中,始終堅持不斷創新與轉型。歷任領導對此都了然于心,從老廠長宋德武、岳福生,到徐佳威,再到魏全東,他們一以貫之,秉持著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不斷傳承且勇于突破。曾經作為耗水大戶的吉藁漿廠成功轉型為吉藁化學纖維廠,而后吉林化纖入駐藁城建設原料廠。
站在舊廠門口,往昔那3000多職工川流不息前來上班的景象瞬間浮現在腦海之中。隨著時代發展以及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變化,工廠先是轉為化纖廠,后續又新上了晴綸項目、碳纖維項目等。如今,綠色、可持續已然成為發展的主旋律。中國創造的竹纖維,那可是藁城人辛苦付出與睿智思考的結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及全國創新管理一等獎便是對他們的有力肯定。
聽魏全東介紹,2024年竹纖維的市場銷量增長了30%,如此高比例的增幅,在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下著實罕見。他信心滿滿地說吉林化纖集團是國內碳纖維生產的重要廠商之一,在大絲束碳纖維領域也有一定的生產能力和技術積累,對我國大絲束碳纖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然而,碳纖維行業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下一步要捕捉航空航天領域持續增長的需求,積極參與國產大飛機等重大項目的材料供應體系建設,提供高質量的碳纖維產品,助力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騰飛。抓住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帶來的契機,如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新興交通工具對碳纖維的需求增長,提前布局,加大研發和生產投入,以滿足這一新興市場的千噸級需求規模。這正是我們要預判預控的,在進軍高端市場的征程中,要勇于突破核心技術壁壘,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此外,要合理規劃產能擴張的節奏和規模,避免因盲目跟風導致的過度競爭,注重產品質量的持續提升,加強質量管控體系建設,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品質穩定性,實現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尤其是預氧絲,不僅替代了國外進口,而且訂單多得供不應求。雖說數據略顯枯燥,但卻極具說服力。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的實踐證明,可以告慰吉林化纖的前輩們,一個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全新河北吉藁化纖責任公司,必將擁有更加璀璨的明天。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