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紅色樞紐、強化雙向共管,中國輕紡城以創新開創基層黨建新格局 |
作為浙江省改革開放的“金名片”,中國輕紡城不僅是柯橋的產業之基與立城之本,更是中國紡織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戰略支點。憑借強大的產業優勢,這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奮斗者,其中不乏優秀的共產黨員。這些黨員先鋒們是輕紡城市場的活力源泉,也是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
![]()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流動黨員管理,7月4日,“紡城有家”黨群服務中心啟用暨柯橋—樂清流動黨員協作共建共管簽約儀式成功舉辦,致力于以“紡城有家”黨群服務中心為紐帶,探索柯橋與樂清流動黨員協作共建、雙向共管的新模式,實現兩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共贏。
立足市場,筑牢溫馨紅色港灣
作為全球最大紡織品集散中心的紅色心臟,“紡城有家”依托千年紡織和運河文脈,立足三十余載紡城產業根基,以黨建引領產業變革,將紅色基因轉化為發展優勢。
![]() “紡城有家”黨群服務中心突出服務理念和需求導向,堅持“服務市場、服務黨員”工作目標,立足市場實際,將中心選址在中國輕紡城國際面料采購中心4樓,位于中國輕紡城南部傳統交易區,樓下是市場經營戶,樓上是輕紡城綜合服務中心,更貼近市場,更貼近黨員群眾,是大家觸手可及的紅色服務樞紐。
活動之前,與會領導嘉賓共同參觀了“紡城有家”黨群服務中心。據了解,中心占地近1800平方米,包括黨建活動區、培訓室、多功能室、工作洽談區、會議室、電商直播間等8大功能區域,是集黨建服務、培訓服務、經營服務、共享服務、治理服務為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紡城有家”黨群服務中心的正式啟用,不僅為流動黨員搭建起溫馨家園,也為所有紡城人筑牢紅色港灣,成為凝聚紅色力量的重要平臺。
下一步,“紡城有家”將堅持立足民營企業等新經濟組織,攜手商協會等新社會組織,聚焦電商主播、布二代、青年設計師、物流從業者等新就業群體,運用“三建模式”搭建“紅色橋梁”,通過“五有保障”強化要素支撐,利用“五有活動”凝聚發展合力,將黨建力量轉化為促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
匯“流”成“合”,雙向共管流動黨員
近年來,中國輕紡城黨工委聚焦流動黨員“聯系難、管理難、作用發揮難”三大難題,創新動態管理機制,優化精準服務體系,搭建“紡城有家”黨建服務平臺,推動流動黨員從“流入”“留住”到“融入”的轉變,真正實現“黨員在哪里,黨組織就建在哪里”。
據統計,目前中國輕紡城市場黨委下屬共有基層黨組織35個,其中商會黨組織20個,市場網格黨組織13個(皆為流動黨組織),企業黨組織2個,黨員1226名,流動黨員996名。如何凝聚起這股強大的紅色力量,對于推動中國輕紡城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
近年來,中國輕紡城不斷夯實基層黨建工作,積極探索流動黨員管理、服務新模式。一方面抓實動態管理,確保“不失聯”,通過地毯式摸排、點對點對接、量化式評價,使流動黨員管理結構更科學、服務更便捷;另一方面創新教育載體,力求“全覆蓋”,通過把“品牌”建起來、“意識”樹起來,實現流動黨員“底氣”增起來。同時搭建服務平臺,促進“有作為”,通過“亮身份、亮承諾”“有陣地、有活力”,實現匯“小流”、尚“和合”。
活動現場發布了中國輕紡城流動黨員先鋒“六條”:當好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員、當好組織建設協理員、當好模范經營領航員、當好政策法規輔導員、當好市情民意調研員、當好市場管理服務員。六條準則旨在推動廣大流動黨員匯“流”成“合”,以“家”為依托,展現黨員的擔當與使命。
![]() 同期舉行柯橋—樂清流動黨員協作共建共管簽約儀式。柯橋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朱永成和樂清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徐金樸簽訂《流動黨員協作共建共管協議書》。此次簽約標志著柯橋與樂清在流動黨員管理領域的深度合作邁上新臺階,必將開啟兩地協作共建、共謀發展的嶄新篇章。
樂清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鄭翔和柯橋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潘曉東現場致辭,對兩地流動黨員協作共建共管提出發展建議和殷切希望;樂清商會黨委書記吳建春介紹了樂清商會和商會黨委工作情況,并表示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以更高的標準、更新的要求,把商會黨建工作提升到新高度。
據了解,柯橋與樂清歷史淵源頗深,樂清籍商人是最早進入市場的非紹興籍人員,為市場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中國輕紡城樂清商會從最初的十余人、數百萬元資本,壯大至如今擁有5萬從業者,產業拓展至紡織、印染、跨境電商等十余個領域,年產值達1000億元,總資產超1000億元,其10個支部現有黨員492名。他們既是商會發展的核心骨干,也是未來深化兩地協作、守護“紡城紅色根脈”的重要紐帶。
本次活動是中國輕紡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流動黨員管理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中國輕紡城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柯橋與樂清兩地的“雙向奔赴”,必將推動流動黨員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為兩地發展增添新動能。
專題黨課,縱深推進作風建設
紅心向黨守初心,錘煉作風顯擔當。作為全國紡織品交易的龍頭市場和柯橋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中國輕紡城不僅是展示市場繁榮的窗口,更是彰顯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的舞臺。如何以優良作風破解發展難題、引領轉型升級,是每一位黨員干部必須答好的時代命題。
中國輕紡城黨工委副書記、建管委副主任朱偉鋒以“轉作風、提能力,譜寫中國輕紡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主題,從“深學細悟,牢牢把握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深刻內涵”“聚焦重點,推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強化擔當,以作風建設新成效賦能輕紡城市場高質量發展”“常抓不懈,構筑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四個方面講授專題黨課。
他指出,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百年作風傳承的時代結晶,是新時代偉大變革的破冰之舉,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輕紡城市場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黨員要自覺增強黨性修養,修煉共產黨人的“心學”,自覺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主動遠離低級趣味,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著力鏟除不良作風滋生的土壤。他希望,以作風建設為引領,增強市場發展的“驅動力”,以作風建設為保障,提升市場管理的“執行力”,以作風建設為紐帶,凝聚市場發展的“向心力”。
他強調,作風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要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輕紡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必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一是完善制度體系,扎緊作風建設的“籬笆”;二是加強教育引導,筑牢作風建設的“根基”;三是營造良好風氣,涵養作風建設的“生態”。 |
《紡織服裝周刊》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10-85872143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