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莉婭:“慢”味道 回歸消費者本身 |
日前,歌莉婭女裝獲得2015中國服裝大獎“最佳青春女裝品牌”獎。在競爭激烈的青春女裝市場,歌莉婭因何斬獲榮譽? 從近日在京舉辦的“發現袋鼠島的風景”2015夏季新品預覽會上,我們便可以一窺歌莉婭的時尚觸覺。此次新品預覽會展示了品牌從袋鼠島純粹自然環境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中提取設計靈感的夏季新品系列,歌莉婭225概念店的POP-UP展也同期亮相。 作為國內首個將環球旅行與時尚相結合的女性服飾品牌,歌莉婭似乎決意在“快”字當道的當下詮釋“慢”的真諦。本刊記者專訪歌莉婭副總裁林淑玲,聊初心、聊跨界、聊電商 TAweekly:當大家都在探討商業模式的時候,歌莉婭去袋鼠島尋找“在地元素”進行時尚再造,想要打造一個什么樣的品牌形象? 林淑玲:歌莉婭于1995年創立,今年已經20年了,而環球發現這個項目從2002年開始啟動,到2015年行至31站。歌莉婭從創辦之初就想把自己在世界各地所看到、感覺到的美好傳遞給消費者,這種積累對品牌和團隊是十分重要的。歌莉婭女裝的DNA可以概括為發現與分享,品牌通過環球之旅,將發現之美好和精致生活與消費者分享。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品牌價值觀都不會改變,有些品牌會標榜說他們這一季是巴黎風、紐約風,但歌莉婭并不是做澳洲風,我們想傳達的是一種發現精神,在環球發現屬于歌莉婭的時尚靈感,與都市中的女性分享,希望她們里外都變得更精致。 TAweekly:當前的時尚熱點在于一個“快”字,但歌莉婭做環球發現卻有些“慢”的意味,您如何看待這樣的區別? 林淑玲:大家當然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賣得快,成為爆款。國內品牌的時尚養分主要從國外潮流發布、四大時裝周的T臺中來,大家的設計手法常常會有重疊,所以產品同質化也很常見。但品牌與品牌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在于你有沒有自己的內涵和主張,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堅持做環球發現。歌莉婭希望設計師將在我們環球發現過程獲取的靈感和在地元素通過最流行的手法演繹出來,這正是歌莉婭提出的“在地元素”的時尚再造。我并不認為環球發現是一個簡單的營銷手段,我們從產品研發階段開始就關注設計師能不能在這個站點獲得不一樣的靈感,做出消費者喜歡的產品。所以,一個品牌的速度,是根據它自身的定位和它消費者的需求來的。歌莉婭想要做精致的產品與內容,這就意味著就需要放棄只一味追逐速度,正所謂“慢工出細活”。當然即便不強調快時尚,我們一年還是會出24批新品,這是適合我們的速度,這中間的平衡和取舍就是歌莉婭的哲學。 TAweekly:歌莉婭走到第20年,是什么品牌基因促使品牌一直向前走?2015年出現了很多新熱詞,比如“新常態”、“互聯網+”,在這樣的環境下,您認為品牌將會承載哪些變與不變? 林淑玲:歌莉婭在環球旅行過程中收獲了很多快樂,并努力把這些分享,這是我最真切的感受。在未來,品牌以國際視野環球發現,分享美好的主張肯定是不變的,需要改變的則是與時并進的學習和溝通方式,最關鍵的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品牌能不能更好地洞察和滿足她們的需求。 歌莉婭剛創立的時候,我們的大部分實體店都是街鋪,因為那時我們的目標客群很年輕,經過接近10年的逐步提升,我們現在的核心年齡是28歲左右,這個年齡層的消費者喜歡逛百貨和Shopping Mall,我們的渠道就要隨之改變。還有一些消費者會在網上瀏覽和購物,而她們選擇網上的原因已經不再單單是因為便宜,同時互聯網也已經傾側到移動端??偠灾?,消費者哪里有需求,我們就必須在她們需要的地方出現,這就是品牌緊貼這些趨勢最基本的出發點。 TAweekly:歌莉婭目前在線上主要做的是開發與維護粉絲嗎?能否介紹一下品牌在線上的發展重點? 林淑玲:每個品牌都在利用網絡集聚、培育自己的粉絲,歌莉婭當然也不例外,但我們不想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所謂的線上粉絲模式,而是把關注點放在龐大的消費者本身?,F在的消費模式看似復雜其實本質沒有改變;真誠的產品與服務和生活主張的分享都足以讓她們對品牌印象深刻,好感倍增。所以,能否有效地洞察和滿足顧客的期望,這也是品牌能否與粉絲延伸出更深層次關系的基礎。 我們一直在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平臺上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我們還在嘗試從群發資訊向定制化的信息服務轉變,依托大數據,制造消費者標簽。對于消費者的維護,我一直覺得最為理想的狀態是在她們有需求的時候出現,而不是強行地干擾她們,因為喜歡歌莉婭的消費者大多含蓄不張揚,所以我們也在探索一種融洽的溝通方式。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