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新質生產力!首屆中國紡織服裝AI大會落戶海珠,賦能千億產業升級 |
7月15日,以“AI織新·智啟未來”為主題的2025首屆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在廣州海珠區隆重啟幕。作為國家級行業盛會,大會匯聚政府和國家行業機構領導,來自全國紡織服裝行業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科創企業、紡織服裝市場商圈、品牌企業,以及來自廣州市、海珠區的代表近300余人,通過主題大會、圓桌對話會、「海珠時刻」、龍頭企業參觀、招商推介會等豐富環節,全方位展示人工智能技術與紡織服裝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成果,擘畫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藍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出席大會并致辭。
![]() 科技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
紡織業邁向智能化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加速推動科技創新,實現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徐衛林以“AI賦能紡織產業發展”為題作報告,揭示AI如何推動紡織業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從戰略高度闡釋“AI+新質生產力”如何成為驅動紡織服裝產業躍升的核心引擎。他指出,AI技術正深度重構紡織行業,全面賦能智能設計、制造升級、綠色轉型和品牌建設等環節。未來,紡織行業將依托“AI+”深化數字化轉型,構建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的現代產業體系。
![]() 政策引領AI深度融合
行業報告指明發展方向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持續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紡織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也明確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賦能應用的重點任務,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和廣泛應用提出了根本遵循。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信息化部副主任、流通分會會長徐建華首發《紡織服裝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分析報告(2025)》,報告系統梳理AI技術在紡織服裝全鏈條的應用圖譜,梳理AI賦能紡織服裝產業鏈各環節的典型應用場景,并作為專業協會發出倡議,呼吁全行業秉持“科技向善、創新共贏”理念,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規范應用與生態共建,共同開創紡織服裝行業數智化發展新局面。
![]() 企業實踐:
AI全鏈賦能,重塑紡織產業生態
活動期間,波司登等服裝領軍企業,唯品會等電商平臺型企業,環思智慧、致景科技、賽趨科、基本操作、凌迪科技等產業鏈技術服務型企業,站在多樣化的行業視角,結合自身探索實踐和成功案例,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紡織服裝全產業鏈,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作用。
這些前沿洞察與實踐經驗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與啟示,更激發了行業內對于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廣泛討論與深入思考,共同展望了人工智能引領下紡織服裝產業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續的未來圖景。
![]() 海珠時刻:
聚勢賦能,政企協激活產業新動能
在智慧的火花中,大會進入萬眾矚目的“海珠時刻”,麥錳錳代表海珠區推介紡織服裝發展和人工智能賦能新機遇。站在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加速跨界融合發展的新風口,海珠區正搶抓機遇,以數智賦能紡織服裝產業鏈質效齊升、聚勢前行。圍繞“大產業、大底座、大生態”實施系列舉措,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對傳統紡織服裝產業進行全面賦能,以“人才引領”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構建起以中大紡織商圈為核心的服裝紡織產業全國賦能中心,為廣州建設國際時尚之都注入生生不息的強勁動力。
大會期間,海珠正式成立廣州市海珠區人工智能大數據及現代紡織服裝產業(人才)聯盟;中國紡聯流通分會與廣州市海珠區共同發起2025中國面料創新競賽;“廣州市現代紡織服裝新質生產力研究院(籌)”正式揭牌;海珠區人民政府分別與中國紡聯流通分會,以及浙江凌迪、紹興環思等8家人工智能平臺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加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慧紡織產業集群。
會后,與會嘉賓還參觀考察了廣州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體驗推廣中心、廣州中大門、廣州國際輕紡城等海珠區“AI+紡織”標桿企業。
![]() 擘畫未來:
AI賦能紡織新紀元 海珠領航灣區智造新范式
海者,匯聚之象;珠者,璀璨之喻。本次活動不僅搭建了前沿技術成果的展示平臺,更開創性地繪制了紡織服裝產業智能化躍遷的路線圖。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創新走廊的核心節點,海珠區正以“技術研發—場景驗證—產業輸出”的閉環生態,打造全國領先的AI+紡織融合創新示范區。
未來,海珠區將持續深化“琶洲算力”與“中大紡織”雙輪驅動戰略,重點推進紡織產業大腦建設,預計三年內賦能超萬家紡織企業數字化轉型。隨著全年企業對接計劃的實施,這場始于海珠的產業智能革命,將形成“立足灣區、輻射全國、影響全球”的發展格局,為世界時尚產業變革輸出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
《紡織服裝周刊》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周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10-85872143 |
相關文章 |